CNAS是什么?
“CNAS”是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(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)的英文縮寫。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是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》的規定,由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設立并授權的國家認可機構,統一負責對認證機構、實驗室和檢查機構等相關機構的認可工作。CNAS由原中國認證機構國家認可委員會(英文簡稱為CNAB)和原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(英文簡稱為CNAL)合并而成。CNAS通過評價、監督合格評定機構(如認證機構、實驗室、檢查機構)的管理和活動,確認其是否有能力開展相應的合格評定活動(如認證、檢測和校準、檢查等),確認其合格評定活動的 性,并發揮認可約束作用。
CNAS認證
CNAS的發展歷程:
起源于20世紀40年代,因澳大利亞缺乏統一的檢測標準和手段,無法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英軍提供軍火,為此著手組建全國統一的檢測體系。
1947年,澳大利亞首先建立了世界上*個檢測實驗室認可體系——國家檢測 機構協會(NATA)。
1966年,英國建立了校準實驗室認可體系——大不列顛校準服務局(BCS)。此后,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紛紛建立了自己的實驗室認可機構。
1973年,在當時關貿總協定(GATT)R《貿易技術壁壘協定》(TBT協定)中采用了實驗室認可制度。
1977年,在美國倡議下成立了論壇性質的國際實驗室認可會議(ILAC),并于1996年轉變為國際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(ILAC)。